国密筑基 全链护航 北信源数据安全管理平台为工作秘密铸造「金钟罩」
2025-08-15阅读:10049次

近年来,随着《保守国家秘密法》《反间谍法》《工作秘密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的深入实施,国家对工作秘密的保护要求日益严格。工作秘密指党和国家机关、涉及工作秘密的单位(以下简称机关、单位)在履行职能过程中产生或获取的,不属于国家秘密,但泄露后会妨碍机关、单位正常履行职能或者对国家安全、公共利益造成不利影响的内部敏感事项。在此背景下,北信源数据安全管理平台以“军工级安全基因”为基础,为党政军国央企构建覆盖工作秘密全生命周期的防护体系,筑牢数字化时代的“金钟罩”。

 

工作秘密保护的政策红线

当前,工作秘密管理面临三大挑战:

一是对工作秘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常因“图省事”或“疏忽”违规。如,敏感文件随意存放、交接不清、离职人员私自留存资料等;

二是传统防护手段难以应对数字化场景下的泄密风险。如,利用AI工具处理敏感信息导致数据外泄;

三是移动办公场景下,数据外发渠道多样,监管难度大。如,用互联网聊天工具传递敏感文件等。

图片1.png 

为解决这些问题,北信源通过自主研发的数据安全管理平台帮助企业实现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护与统一管控。该平台完美契合“终端、传输、存储、交换全环节加密”的数据安全硬性要求 ,从四个方面守护工作秘密

1、终端防护闭环

ü 部署国密算法加密模块,实现工作秘密文件生成即加密”。

ü 通过可信环境感知技术,实时监测终端安全状态,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设备自动阻断访问

2、传输过程可控

ü 专用加密通道采用国密算法,确保工作秘密传输密文不离网”。

ü 非密网络传输支持多级权限分配,防止信息违规扩散,实现文件全流程可追溯、防篡改

3、存储安全加固

ü 数据库和文件透明加密支持字段级保护,确保存储不离密”。

ü 密钥管理系统实现一人一、一文件一的精细化管理

4、交换审计溯源

ü 外发文件强制加密并附加数字水印

ü 建立完整的操作日志审计链,支持6个月以上的行为追溯

该方案在某省政务数据安全项目,成功将工作秘密泄露事件归零,同时借助AI将合规审计效率大幅提升,真正实现了防护无死角、管理全闭环的安全目标。

 

核心技术赋能的三维防护体系

1、智能发现与分类分级

平台采用主被动数据资产探测技术,通过关键字、正则表达式、文件指纹等多维度识别算法,自动扫描终端、服务器及网络中的敏感数据。同时借助人工智能关联分析,结合敏感规则库+语义信息库双引擎,实现工作秘密的智能定密和分级确保数据动态尽在掌握。一旦发现数据存在非授权扩散迹象,迅速启动快速处置预案,并深挖泄密根源,优化防护手段,避免再次泄密。某省政务云部署后,工作秘密识别准确率达98%,误报率低于2%。

 

2、全生命周期加密防护

ü 终端防护:采用隔离沙箱+可信环境感知技术,构建与个人环境完全隔离的安全工作空间,通过11个维度的终端风险评估确保环境可信

ü 传输防护:动态访问控制SDP网关实现应用隐身+最小授权,结合国密SM4算法保障数据传输安全

ü 存储防护:数据库和文件透明加密技术,支持到表字段级的细粒度加密,密钥实行一人一密、一文一密管理

ü  内容检测支持阻断+加密+水印三级处置策略

 

3、智能监测与溯源审计

平台采用ATT&CK行为分析建模+UEBA用户实体分析技术,建立用户行为基线,实时监测异常操作。当发生泄密事件时,可通过文件指纹溯源+操作日志回放+网络流量分析三位一体技术,快速还原泄密路径。某金融机构运用该功能,3小时内即查清一起跨部门泄密事件。

 

图片2.png 

 

从合规到赋能的实践跃升

某国有大行通过采用文档防护+防泄露+终端安全+云文档+应用系统多位联动的方式,实现对行内文档安全的全生命周期管控、细粒度权限管控、文件的自动分级分类、文档资产的准确统计、系统的信创替代。同时实现对原有的文档安全管理系统的数据转换和全面替换。

某电网部署该系统后,通过每月发起全盘扫描,根据辅助定密的定密规则库扫描用户终端,扫描全集团的个人终端中的敏感文件,通过国密告警、扫描自动加密、文件资产上报等方式,实现全集团敏感信息分布统计、安全存储。

这些案例证明,科学的数据安全管理能直接转化为治理效能。

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深入推进,数据安全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北信源数据安全管理平台不仅为企业构筑了工作秘密保护的铜墙铁壁,更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数据要素安全流通,为数字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未来,北信源将继续发挥在数据安全领域的技术优势,以自主可控的安全技术赋能千行百业,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贡献科技力量。

 


下一篇:泄密零容忍:信源密信护航工作秘密“安全之旅”